地震救灾与麻醉
今日晨會,葉醫師報告元月緊急參加路竹會的海地賑災簡報。趁此將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的討論貼出來。
texasmousedoc 的文章:
回覆一:
連結:
Smiling death syndrome
以捏造的地震受害者,Ernie演示擠壓綜合症的結局
翻譯部份16日貼出的簡報檔:災區常見外傷處理
smiling death syndrome.rar (17.72k)
回覆二:
回應死亡三角的問題lethal triad。
對於多重外傷,失血性休克病患,要避免死亡三角,需外科醫師的配合。不知道有多少外科或麻醉科醫師知道損害控制的觀念damage control,病人來時或者手術當中已經發生低溫,代酸,甚至凝血障礙,此時最重要的是快進快出,而不是作完全根治total care,外科醫師在第一階段首要任務是止血與除去污染源,第二階段在加護病房要矯正死亡三角,第三才是第二次根本性手術。
麻醉科醫師有責任提醒外科醫師,體溫,血壓無法維持,血品遞補不上,或代酸持續惡化,是否先作損傷控制手術即可,如果麻醉醫師沒有提醒外科,勉強做完手術,最後因手術時間過長,輸血輸液過多,代酸無法改善,病人還是難逃死亡的命運。
crush injury slides:
地震傷害,早期死於低容量休克,與高血鉀,後期死於敗血症與多重器官衰竭。
1988年Spitka地震,600人需要洗腎,1999年土耳其地震,496人洗腎,死亡率19%(比預期的低)
texasmousedoc 的文章:
創傷外科麻醉,文章書籍眾多。結合部分綜述,超濃縮總結如下,以便記憶。希望對大家抗震救災有幫助。
。
。
1。術前評估和準備:
由 A B C 開始: Airway, Breathing, Circulation 控制氣道為前提。與外科醫生交流,和病人本身或家屬/搶救人員交流。簡單問題, 如 「深吸氣」 ,「脖子痛嗎」 會給你提供一些大概資料。
要注意看不見的損傷,注意大概況 (the big picture ):氣胸(呼吸音),神經損傷,休克表現(四肢冷)。
面部外傷常常伴有 顱底骨折 和 頸椎 損傷。
胸外傷要注意氣胸,反常呼吸,心肺挫傷,心包填塞。
儘可能檢查:胸片,頸椎,心電,血球壓積,尿血。同時急送交叉配合。其他檢查(凝血,生化等)可以送,但不要干等結果。
術前鎮靜:儘量少用。
手術室升溫,液體加溫,輸血器準備就緒。
運送病人時,常規給氧,固定頸椎。
注意:擠壓綜合症,事先搶救休克。腎保護方面,看隨後 somnolent 戰友的帖子。
。
。
2。氣道管理:
按飽胃處理,快速誘導。但遇到緊急情況時,喉頭加壓給氧也有必要。避免缺氧是關鍵。
誘導劑減少劑量:病人多有休克。
考慮用對心血管系統抑制小的藥,ketamine, etomidate。普通外傷,沒有禁忌症時使用司可林。擠壓傷,還是用 rocuronium 比較安全,不要用司可林。
插管時,儘量減少搬動頸部,用頸部固定法(in-line fixation)。
FOI ,插管喉罩,combi-tube 準備好。
病人神志情形,無頸痛,頸椎片無骨折的,頸部算 Clear,可以按常規操作。神志不清者,即使放射沒有顯示骨折,也不能排除韌帶損傷,要按有骨折 (not clear )對待。
。
。
3。監護:
除心電,氧飽和,袖帶血壓外,要儘量使用潮末二氧化碳監測,動態觀察呼吸和死腔,肺栓塞等。
趁病人沒消失脈搏前,插動脈管。小血管插不進的,插大血管(Brachial, 腋,股動脈)。
儘可能上大號中心靜脈管(如 Cordis 鞘)。操作失敗的話,最好等到胸片顯示本側無氣胸後,在開另一側。
腹腔,盆腔內出血,毋用股靜脈插管。
一定要監測溫度。保溫措施要上。
上尿管。
。
。
4。液體管理:
儘量放多個大號靜脈針。
液體要加溫。
病人統統都脫水,失血。掌握三個成分先後處理:容量,紅細胞,凝血因子。晶體,然後是膠體,然後是血細胞,因子,血小板,冷凝集等。有 MTP 最好。晶體是第一步,寧多勿少。
大量輸血者,別忘了補鈣。
交叉來不及時,可給 O - 血,和 ABO 兼容血。救命為主。
。
。
5。 DIC :
診斷: 手術野廣泛滲血,pTT 延長,纖維蛋白原下降,D-Dimer 增高。
治療:血漿,血小板,冷凝集。不要用抗纖溶劑,也不要用肝素。治療起來宜早不宜晚。
。
。
6。保溫:
重點要強調保溫,避免死亡三角(低溫,酸中毒,凝血功能異常的惡性循環):加高室內溫度,液體,血製品(血小板除外),熱毯,燈。
。
。
7。其他:
糾酸或鹼化尿液時,時要保證通氣,不然細胞內二氧化碳蓄積更嚴重。
單純休克,不要用利尿劑來 「催尿」,糾正循環後,腎功能會恢復。真正要腎功衰,利尿也沒有用。地震損傷,多有擠壓綜合徵,請看隨後 somnolent 帖子。注意搶救休克低血容量和利尿的平衡。多補液在先。
回覆一:
連結:
Smiling death syndrome
以捏造的地震受害者,Ernie演示擠壓綜合症的結局
翻譯部份16日貼出的簡報檔:災區常見外傷處理
smiling death syndrome.rar (17.72k)
回覆二:
回應死亡三角的問題lethal triad。
對於多重外傷,失血性休克病患,要避免死亡三角,需外科醫師的配合。不知道有多少外科或麻醉科醫師知道損害控制的觀念damage control,病人來時或者手術當中已經發生低溫,代酸,甚至凝血障礙,此時最重要的是快進快出,而不是作完全根治total care,外科醫師在第一階段首要任務是止血與除去污染源,第二階段在加護病房要矯正死亡三角,第三才是第二次根本性手術。
麻醉科醫師有責任提醒外科醫師,體溫,血壓無法維持,血品遞補不上,或代酸持續惡化,是否先作損傷控制手術即可,如果麻醉醫師沒有提醒外科,勉強做完手術,最後因手術時間過長,輸血輸液過多,代酸無法改善,病人還是難逃死亡的命運。
crush injury slide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