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麻醉也會死人
通俗的話叫小麻醉,行話稱作,intravenous sedation and analgesia,以前婦產科診所作最多的人工流產手術,即為代表之一。 只要是手術,就會用到麻藥,現在中華民國的法律,除非是全身麻醉,否則不需要麻醉醫師執行麻使醉,最常見的是使用局部麻醉技術,不過這項技術有幾個缺點,1. 不完全,2.很痛,3病人很焦慮,有可能發生Pain shock,因此,給予少量的鎮靜麻醉劑就成為後續理所當然的配套措施,牙科眼科,幾乎不用, 內視鏡檢查後來居上,據報載也有因為使用propofol而死人的。美國的ASA因此出了一個指引,寫給非麻醉專科醫師看的,個人在舊站(已經掛掉)提到,全篇看完,如果頭腦夠清楚的話,就會發現其實這是變相的綁標,當然最終受惠的應該還是民眾!
Practice Guidelines for Sedation and Analgesia by Non-Anesthesiologists
最近香港為了6年前的抽脂醫療糾紛案件,又上了新聞,裡面提到爭執的關鍵點之一,是該整型外科醫師沒有遵行香港麻醉出版的指引,查了一下,找到全文,它寫的比ASA更簡明扼要。
GUIDELINES FOR SAFETY IN SEDATION FOR DIAGNOSTIC AND MINOR SURGICAL PROCEDURES
GUIDELINE這個東西,雖然不是標準,但其實是標竿,偏離指引,需要強有力的說詞來說服專業評議委員,所以檯面上謙稱不能為臨床標準與常規,但裡子卻就是標準與常規。
這種事情只會出現在小診所或小醫院,因為大醫院裡面有麻醉科撐腰,一切有關麻醉的問題可以由麻醉科出頭承擔,所以弄一個醫師授權,開個巧門,大家HAPPY啦!
其實這類案件的關鍵在於,監控與急救設備,最重要的是急救的技術。
新聞來源:七旬婦抽脂死 醫生急救法遭質疑